了解最新行业资讯,跟踪巨头动向
最近不少朋友关心这些问题,今天给你一些可以参考的答案。
首先不可否认的比特币的机构化趋势确实在加速,似乎有一种违背比特币“去中心化”的发展逻辑。就像去年的数据,比特币ETF仅仅在2024年就已经流入累计110万枚比特币。
并且这刚刚是开始,更多国家的市场还未开放比特币的ETF,以及更多比特币的ETF还在申请,还有美国有可能落地执行的“比特币国家战略储备计划”。于是乎,2025年不出意外只会更多的比特币流入ETF里面。
所以会不会未来5年,10年以后,比特币就全部被“买完了”?
如果你能进一步了解比特币的ETF就明白,不仅仅比特币不会被买完,相反,机构的大规模参与反而可能通过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主流认可度、推动技术迭代等方式,巩固比特币的长期地位。
尽管短期内持仓集中化可能引发市场波动,但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基因和生态多样性仍能有效制衡单一力量的过度影响。
更重要的是,机构持仓的透明化(如定期财报披露)增强了市场信心。以MicroStrategy(现在改名了叫Strategy)为例,其持续发行债券增持比特币的行为,实际上向市场传递了长期看涨的信号,进一步强化了比特币的“抗通胀叙事”。
甚至你反过来想,比特币的机构化进程看似加速了持仓集中化,但其底层机制与市场规律决定了比特币永远不会被“买完”。机构通过ETF等工具大规模买入,本质上是将比特币从“非流动性储备”转化为“可交易资产”,反而释放了市场活力。
毕竟以前买比特币,还要用很多数字货币交易所,而以后,各个国家开放的ETF,相当于把比特币证券化了,购买方式更多样了,更加促进了流动性。
另外要明白一点,比特币是在自由市场上的自由交易,任何个人,机构,公司和国家都可以选择不卖或者不买,甚至抵制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是经历了众多打击挫折,攻击破坏,才让世界看到了它的价值,从而市场给予了价格认可。
但比特币又与传统股票不同,比特币的持有权完全由私钥控制。即便某国通过政策施压(如美国拟议的“战略储备计划”),也无法强制收缴个人或企业钱包中的比特币。这种抗审查特性使得市场始终存在独立于机构的自由交易力量。
请放心比特币依然是去中心化的,这个叙事不是强行“遮羞”,而是真实存在。现在比特币的买卖角色除了我们散户和矿工加上ETF机构以外,还有不少主权国家,上市公司,基金机构。
所以比特币是否会被买完,这个情况不存在
最新的统计数据(2025年2月8日),持有比特币在0-10个的地址有54364285 个(5436万),共计持有3470415个比特币,占据总供应量的16.53%。
持有10-1000个比特币的地址有150429 个(15万),共计持有8913661个比特币,占据总供应量的42.45%。
这些数据说明比特币的持有者非常分散,并且绝大部分比特币掌握在普通人手里。(假如持有比特币算普通人的话)
卖出稀缺的抗通胀的可以全球自由流动自由兑换的比特币,换成到手就开始贬值,受制于诸多限制且流通和移动复杂的法币?怎么想怎么觉得亏得慌。
所以说一个偏激的观点,买比特币叫储值,把比特币换成法币才叫投资。于是乎可以回答最后一个问题:比特币会暴跌吗?
靠!暴跌?那叫比特币给你的上车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