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区块链领域相关知识
相信看过前两篇文章(一个小村庄诞生了区块链?)(村民们是怎么“挖矿”的?)的小伙伴,已经大概了解到,区块链就是村民们共同维护的一个“公共账本”,当然这里的“公共账本”,指的是每个村民们都拥有相同的交易记录,它是一个概念,并非是一个实体
那么,这本“公共账本”,仅仅只是用来存放交易记录么?可否有其他应用场景呢?
区块链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Blockchain Studies)创始人梅兰妮·斯万(Melanie Swan)把由区块链技术带来的各种已有和将有的革新分为三类: ① 区块链1.0 —— 货币(货币转移、汇兑和支付系统); ② 区块链2.0 —— 合约(在经济、市场、金融全方面的应用,其可延伸内涵远比简单的现金转移要广得多,如股票、债券、期货、贷款、按揭、产权、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 ③ 区块链3.0 —— 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之外的区块链应用,特别是在政府、健康、科学、文学、文化和艺术等领域。 就目前在我们国内,平时从媒体接触到的信息,大部分都是1.0应用的信息,好比如: 某某某,多少年前买了比特币,现在财务自由了 某某交易所,支持xx交易了,入金出金有没有法律风险 xxx有线下的虚拟货币兑换门店了 。。。。。。 好像很少看到/听到类似如下: xx医院,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xx系统,并通过法律法规,可在生产应用 xx保险公司,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xx系统,并通过法律法规,可在生产应用 xx银行,基于区块链技术实现了xx交易/支付系统,并通过法律法规,可在生产应用 基于以上思考,我问了chatGPT一个问题: 区块链目前发展到哪个阶段了,发展期间会有哪些里程碑事件?“
“
起步阶段(2008-2013):比特币的诞生和早期发展
智能合约阶段(2013-2015):以太坊的引入
应用扩展阶段(2016-2018):ICO热潮与联盟链
技术优化阶段(2018-2020):性能与可扩展性探索
大规模应用阶段(2020-至今):DeFi和Web3的兴起
未来阶段(预测)
以上为ChatGPT的回答,区块链技术远超“仅用于买卖虚拟货币”的简单认知,虚拟货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早期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和优化,区块链的潜力和实践已经远远超越了虚拟货币。 可能有些小伙伴觉得,上面那一大推英文,都是什么鬼,根本看不懂,别担心,我也和你一样。 上面的内容,只是让大家大概了解一下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主要是让读者不要以为区块链领域就只有虚拟货币,格局还是要打开一点 我们可以将区块链的分类比作目前互联网中的公网、专网和局域网的演变过程。 想象一下互联网(公网)有什么特性? 但是有一点就是,如果你在某个社交媒体平台或博客网站上发布的内容,如果违反了平台的规定,平台有权删除、封禁或修改这些内容。 而对于公有链,是一个什么样的特性? 代表性项目:比特币 (Bitcoin)、以太坊 (Ethereum) 有小伙伴就提出了一个疑问,你提到了代表性项目中,难道公链最终就只能用来做金融交易么? 当然不是,前面小村庄的例子,村民们记录的数据是交易记录,那么我记录的数据: 是物流数据可不可以? 是身份数据可不可以? 是电子病历可不可以? 是投票数据可不可以? 是版权和知识产权数据可不可以? 公有链的最大问题是扩展性问题和高能源消耗(挖矿),因为每个节点都需要处理每一笔交易,随着用户量的增加,区块链的交易吞吐量也成为一个瓶颈。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长和技术发展的瓶颈,出现了如以太坊的智能合约功能,它通过编写自动执行的合约来扩展区块链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推进了去中心化应用(DApp)的发展。 想象一下专网(专用网络)有什么特性? 这种情况,像各银行内部系统,各政府机构内部系统,企业与企业之间,不同城市医院之间的合作系统等等 联盟链是由多个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块链,适用于多个权限明确的参与方。与公有链不同,联盟链节点的加入需要经过认证,只有获得授权的组织才能参与,因此它的数据保护和隐私性较好。 代表性项目:Hyperledger、R3 Corda、Quorum等 之所以叫私有链,也就是更加私密,群体更小,一般来说,私有链有以下几种特性: 这些分类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解决区块链在不同场景中遇到的性能瓶颈、隐私性要求、信任问题和互操作性问题。随着区块链技术不断发展,不同的应用需求和技术挑战推动了不同类型区块链的诞生,每一种分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补充和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就像现在除了以上三个分类,目前也有**侧链 (Sidechain)、混合链(Hybrid Blockchain)、跨链技术 (Cross-chain) **的分类浮出水面。 其实我写到这里,肯定有小伙伴和我有同样的疑问,说私有链不就又变成了中心化了吗?这和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等特性,不就冲突了吗? 我看了wiki百科,其中提到: 商业组织正在为各种应用开发分布式分类账和其他区块链启发的软件。由于这些软件被中心化机构控制,不具有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属性,被称为私有链 (private blockchains)、区域链、或者联盟链。私有链上的资料,可由建立私有链的机构任意操控改写,所以连确保资料难以篡改的功能也没有。 至2017年6月止,没有任何私有链得到认可和使用,而且国际银行界纷纷退出所参与的项目;加拿大中央银行也在2017年5月放弃了国家私有链的开发,主要原因是与中央银行体系格格不入。相反,用现有区块链进行ICO众筹,来开发新型去中心化社区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得到不同凡响的结果。 私有链的弊端很明显,Nikolai Hampton曾在《Computerworld》中指出,“私有区块链也没有必要受到51%攻击,因为私有区块链(很可能)已经控制了所有区块创建资源的100%。如果你可以攻击或破坏私人公司服务器的区块链创建工具,你就可以有效地控制他们 100% 的网络,并随心所欲地更改交易。” 这在金融危机或债务危机(如2007-08 年的金融危机)期间会产生一系列特别深远的不利影响,因为政治上有权势的参与者可能会做出有利于某些群体而损害其他群体的决策,并且“比特币区块链受到大规模集体挖矿的保护,任何私有区块链都不太可能尝试使用千兆瓦的计算能力来保护记录——这既耗时又昂贵。 可见私有链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争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接下来我们讲讲区块链有哪些分类?
公有链 (Public Blockchain)
区别于互联网,公链没有中央控制,任何数据一旦上链就会永久记录,无法由单一实体删除或修改。联盟链 (Consortium Blockchain)
私有链(Private Blockchain)
“
“